本标准作业程序旨在为 PCR 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备及技术验收提供详细、规范的操作流程,确保实验室设备性能良好、技术符合要求,以保障 PCR 基因扩增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适用于新建、改建或扩建的 PCR 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备及技术验收工作。
-
实验室负责人:统筹协调整个验收工作,确保验收工作按计划进行,对验收结果进行审核和批准。
-
设备验收小组:由实验室技术人员、设备工程师等组成,负责对实验室各类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、测试和评估。
-
技术验收小组:由具有丰富
PCR 技术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,对实验室的技术文件、操作规程、人员技能等进行审查和考核。
-
外观检查
-
检查仪器外壳是否有破损、划痕、变形等情况。
-
查看仪器的显示屏、按键、指示灯等是否正常显示和工作。
-
确认仪器的标识、型号、序列号等信息是否清晰、准确。
-
性能测试
-
温度准确性:使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在
PCR 仪的反应孔内测量不同温度设定下的实际温度,记录偏差。例如,分别设定 55℃、72℃、95℃等常用温度,每个温度点测量 3 次,要求温度偏差在 ±0.5℃以内5。
-
温度均匀性:在
PCR 仪的不同位置(如边缘、中间等)放置温度传感器,测量同一温度设定下各位置的温度差异。同样设定上述常用温度,要求温度均匀性差异在 ±1℃以内。
-
升降温速率:记录
PCR 仪从一个温度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温度所需的时间,与仪器说明书中的指标进行对比。一般来说,升温速率应能达到 3 - 5℃/s,降温速率应能达到 2 - 4℃/s。
-
扩增准确性:使用已知浓度和序列的标准
DNA 模板,按照仪器推荐的 PCR 反应条件进行扩增,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荧光定量检测等方法,验证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准确性。扩增产物的条带位置应与预期相符,荧光定量结果的 Ct 值偏差应在 ±1 以内。
-
软件功能检查
-
检查 PCR 仪配套软件的操作界面是否友好,易于操作。
-
测试软件的程序编辑、保存、调用功能,确保能够准确设置和执行不同的 PCR 反应程序。
-
验证软件的数据存储、分析和报告生成功能,检查能否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,并生成规范的报告。
-
外观及机械性能检查
-
检查仪器的整体外观,包括外壳、盖子、轨道等部件是否完好无损。
-
观察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机械部件的运动是否平稳,有无异常噪音或卡顿现象。
-
检查加样针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可通过吸取和排出一定体积的液体,测量实际体积与设定体积的偏差,要求偏差在 ±5% 以内。
-
提取效率和纯度检测
-
使用已知浓度和纯度的标准核酸样本,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核酸提取。
-
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提取核酸的浓度和纯度,A260/A280 比值应在 1.8 - 2.0 之间,A260/A230 比值应大于 2.0。同时,与理论提取量进行对比,计算提取效率,要求提取效率达到 80% 以上。
-
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提取核酸的完整性,条带应清晰、无明显降解。
-
外观及安全检查
-
检查离心机的外壳是否有损坏,门锁装置是否正常工作,以确保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开盖。
-
查看离心机的通风口是否畅通,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。
-
确认离心机的接地是否良好,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。
-
性能测试
-
转速准确性:使用转速测试仪测量离心机在不同设定转速下的实际转速,记录偏差。要求实际转速与设定转速的偏差在
±5% 以内。
-
离心力均匀性:在离心机的不同位置放置相同重量的样品,离心后检查样品的沉降情况,应基本一致,表明离心力均匀性良好。
-
温度控制(若有制冷功能):对于具有制冷功能的离心机,设定不同的温度,测量离心腔内的实际温度,要求温度偏差在
±2℃以内。
-
外观及操作性检查
-
检查移液器的外观是否完好,刻度是否清晰,按钮操作是否灵活。
-
检查移液器的吸头安装和拆卸是否方便、牢固。
-
准确性和重复性检测
-
使用电子天平对移液器进行重量法校准。选择不同量程的移液器,分别吸取一定体积(如 10μL、50μL、100μL 等)的蒸馏水,测量其重量,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实际体积。每个体积点测量 10 次,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。准确性要求实际体积与设定体积的偏差在 ±2% 以内,重复性要求标准差小于 1%。
-
电泳仪:检查输出电压、电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电泳槽的密封性和电极的导电性。通过电泳已知分子量的标准
DNA Marker,验证电泳条带的分离效果是否符合预期。
-
凝胶成像系统:检查成像清晰度、分辨率,以及图像采集和处理软件的功能。拍摄不同浓度的
DNA 凝胶图片,评估系统对条带的识别和分析能力。
-
冰箱、冰柜:检查温度控制的准确性,温度波动范围应在设定温度的
±2℃以内。查看制冷效果,确保能够维持低温环境,以保存试剂和样本。
-
实验室管理制度:检查是否制定完善的实验室人员管理、设备管理、试剂管理、样本管理、质量管理等制度,确保实验室运行有章可循。
-
操作规程:审核
PCR 基因扩增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(SOP),包括样本采集、核酸提取、PCR 扩增、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、质量控制要求等。操作规程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,且具有可操作性。
-
质量控制文件:检查是否建立质量控制计划,包括室内质量控制(IQC)和室间质量评价(EQA)的实施方案、记录和报告。IQC
应定期进行,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本进行检测,绘制质控图,监控检测过程的稳定性。EQA 应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比对活动,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-
理论知识考核: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
PCR 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考试,内容包括 PCR 的基本原理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、试剂的作用、质量控制方法等。考试成绩应达到 80 分以上为合格。
-
操作技能考核:安排操作人员进行实际的
PCR 实验操作,包括样本处理、核酸提取、PCR 反应体系配制、仪器操作、结果分析等环节。考核人员根据操作的规范性、准确性、熟练程度等进行评分,要求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到 85 分以上为合格。
-
样本模拟:准备已知浓度和基因型的模拟样本,包括阳性样本、阴性样本和临界值样本,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。
-
结果评估:对模拟实验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,判断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、可靠。阳性样本应能准确扩增出预期的条带或得到相应的荧光信号,阴性样本应无扩增产物或荧光信号,临界值样本的检测结果应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。
-
验收记录:在验收过程中,设备验收小组和技术验收小组应详细记录各项检查和测试的结果,包括仪器设备的型号、规格、编号、检查项目、实测数据、结论等信息。
-
报告撰写:验收工作完成后,由验收负责人根据验收记录撰写验收报告。报告应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、验收目的、验收依据、验收内容、验收结果、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等内容。
-
报告审核与批准:验收报告撰写完成后,先由实验室负责人进行审核,审核通过后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审批机构进行批准。只有验收报告批准通过后,PCR
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才能正式投入使用。
-
问题汇总: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进行分类汇总,明确问题的性质、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。
-
整改计划制定:针对汇总的问题,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措施、整改期限等内容。
-
整改实施与跟踪:整改责任人按照整改计划实施整改措施,在整改过程中应定期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整改进展情况。实验室负责人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,确保整改工作按时完成。
-
整改验收:整改完成后,由验收小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再次检查和验收,确认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。只有所有整改问题都通过验收后,PCR
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才能正式投入使用。
更多PCR实验室规划,实验室仪器设备,生物技术,分子生物学试剂,实验耗材请进入苏州阿尔法生物网站进行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