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的血脑屏障、肠黏膜屏障等,犹如细胞构筑的 “智能防盗门”,既要阻挡有害物质,又要精准调控物质交换。在再生医学领域,无论是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,还是构建人工组织模型,细胞是否形成紧密连接、屏障功能是否达标
,都是必须跨越的 “隐形关卡”。以血脑屏障模型构建为例,传统染色法需等待细胞培养数天,且只能做 “终点检测”,不仅无法追踪发育过程,还可能因操作损伤细胞。
Millicell ERS-3.0 的核心奥秘,在于实时监测跨上皮电阻(TEER)
。当细胞在培养皿中形成紧密单层,电阻值会随连接完整性升高;一旦屏障破损,数值即刻下降 —— 就像给细胞屏障装上了 “心电图”,每一次波动都精准反馈细胞状态。
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,它实现了三大突破:
✅ 分钟级响应
:无需终止培养,随时掌握屏障发育进度;
✅ 纳米级精度
:最小可检测 0.1Ω・cm² 电阻变化,细微差异无所遁形;
✅ 全场景适配
:从 24 孔板到 Transwell 小室,满足不同实验需求。
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在化学重编程研究中,正是借助 Millicell ERS-3.0 实时监测发现:抑制 KAT3A/B 酶后,细胞屏障成熟时间从 25 天骤减至 12 天,电阻峰值提升 15%!这一关键数据直接推动重编程技术效率飞跃。在神经再生领域,该设备更能精准解答核心问题:血脑屏障模型对药物的真实通透性如何?干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存在哪些个体差异?
不仅如此,Millicell ERS-3.0 的应用场景还延伸至肠黏膜屏障、血管内皮模型、角膜修复等多个领域。操作上,它无需复杂校准,插入电极即可读取数据,配套软件自动生成趋势曲线,新手也能快速上手。对于争分夺秒的科研团队而言,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,更是从 “经验判断” 到 “量化科学” 的质变。
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,Millicell ERS-3.0 正以 “看得见的精准”,为人工组织构建、器官芯片研发等领域开辟新路径。如果你也在细胞重编程、组织工程研究中寻求突破,或许是时候让这款 “细胞屏障扫描仪” 加入实验室,解锁科研新可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