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阿尔法生物实验器材有限公司

技术文章
类器官包埋产品如何提升实验效率?SE-Gel 使用技巧分享
来源: 时间:2025-05-12

一、传统包埋技术的三大核心挑战

在类器官病理分析中,样本包埋是连接三维培养与切片观察的关键环节。然而,市售常规包埋胶(如 Matrigel)存在较多的技术瓶颈:

定位困难导致样本高损耗:透明胶滴与包埋介质边界模糊,修片时因无法精准识别位置,40% 以上的类器官样本在切片过程中丢失,尤其对肠、肝等结构复杂的类器官影响显著。

 心机等专业设备,限制了中小实验室的应用。类器官活性损伤:化学交联剂或异源基质(如鼠源成分)常导致包埋后类器官活性下降 20%-30%,影响后续免疫组化、基因表达等分析的准确性。

二、SE-Gel 技术的三大创新突破

苏州阿尔法生物提供 SE-Gel 类器官专用包埋胶,通过仿生基质设计、可视化标记及流程优化,系统性解决上述难题:

1. 猪源 ECM 仿生基质维持类器官活性与结构

采用猪源脱细胞基质提取物,经酶解纯化保留天然细胞外基质(ECM)成分,包括 Ⅰ 型胶原、层粘连蛋白及糖胺聚糖等。这种仿生基质构建的三维纤维网络(纤维直径 50-100nm)与人体内微环境高度相似,经活性检测显示,包埋 24 小时后类器官存活率仍超过 98%,关键功能蛋白(如肠道类器官的绒毛蛋白 Villin)表达变化不大。相较于鼠源基质,猪源 ECM 与人同源性达 85%,有效避免物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对染色结果的干扰。

2. 预染色技术实现胶滴精准定位

配套染色液含非毒性蓝色标记物,与 SE-Gel 混合后形成边界清晰的蓝色胶滴。在体视显微镜下,未染色胶滴呈透明状,难以分辨边缘;染色后胶滴呈现均匀蓝色,与背景形成高对比度,修片时可快速锁定类器官所在区域,将样本丢失率控制在 1.2% 以下。该染色体系不影响后续病理检测,HE 染色及免疫荧光成像中,胶滴与组织界面无背景荧光或非特异性着色。

3. 极简流程实现 1 小时快速包埋


类器官专用组织包埋胶试剂盒

二、多场景应用性能验证

1. 石蜡切片:结构完整度与染色质量提升

对结肠类器官进行 SE-Gel 包埋后,经石蜡切片处理,5μm 超薄切片显示腺体结构清晰,隐窝 - 绒毛轴完整保留(图 2)。相比之下,传统 Matrigel 包埋样本常因胶滴碎裂或组织移位,优质切片率仅 62%;而 SE-Gel 组优质切片率达 91%,且免疫组化染色中细胞角蛋白(CK)、增殖标志物 Ki-67 等定位精准,无基质成分干扰。

2. 冰冻切片:长期保存与活性维持

OCT 复合包埋场景中,SE-Gel 胶滴与冷冻基质黏附紧密,-80℃保存 3 个月后,类器官复苏存活率 > 95%。荧光标记的肺类器官(GFP 标记)经冰冻切片后,荧光信号强度与新鲜包埋样本无太大差异,且胶滴内部纤维网络在低温下保持完整,有效减少冰晶对类器官的机械损伤。

三、技术参数与应用价值

SE-Gel 试剂盒包含 500μL×2 包埋胶、1mL 染色液、5mL 清洗液及 2 支专用巴氏吸管,单盒可处理 10-50 例样本(依样本体积调整)

溶解后的包埋胶在 - 20℃下保质期 3 个月,2-8℃可保存 1 周,操作全程需冰上处理以维持基质稳定性。其核心优势在于:

SE-Gel 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类器官包埋的效率与质量瓶颈,为基础研究与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化工具。更多类器包埋试剂盒可以进入苏州阿尔法生物网站进行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