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器官作为模拟器官生理功能的三维培养体系,在疾病建模、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其构建过程高度依赖试剂的精准选择,尤其是试剂盒配套试剂的质量与兼容性,直接影响类器官的形成效率、结构完整性及功能稳定性。本文结合类器官培养的核心技术需求,从基质胶、培养基、添加剂及质量控制等维度,系统解析配套试剂的选择策略。
基质胶是类器官三维培养的基础支撑,其成分与物理特性决定了细胞的黏附、增殖及分化方向。目前主流基质胶分为天然基质与合成基质两大类:
1. 天然基质(如 Matrigel)
成分特点:提取自小鼠肉瘤细胞,含层粘连蛋白、IV 型胶原、生长因子(如 EGF、FGF)等天然成分,可模拟细胞外基质(ECM)微环境。
选择要点:
基质硬度:不同器官类器官对基质胶硬度需求不同(如肠类器官需软基质,肝类器官偏好中等硬度),需根据细胞类型调整基质胶浓度(通常 1.2-2.4 mg/mL)。
批间一致性:天然基质存在批间差异,需选择经过筛选的低内毒素(<5 EU/mL)、无支原体污染的批次,必要时进行预实验验证类器官形成效率。
功能修饰:部分试剂盒提供生长因子富集型基质胶(如高浓度 BMP-4 促进肾类器官分化),需根据目标类器官类型匹配。
2. 合成基质(如 PEG 水凝胶)
成分特点:人工合成的无动物源基质,成分明确,可精准调控硬度、黏附位点及降解速率。
优势场景:适用于需要排除动物源成分干扰的临床级类器官培养,或研究 ECM 成分对类器官发育的影响(如单独验证胶原或纤连蛋白的作用)。
类器官培养基需同时满足细胞增殖、分化及功能维持的需求,通常由基础培养基、生长因子、添加剂组成,其配方优化是试剂盒的核心技术壁垒。
1. 基础培养基
常用类型:
MEM/NEAA:适用于多种上皮类器官(如肠、胃类器官),含非必需氨基酸,促进细胞贴壁。
DMEM/F12:富含微量元素,适合肝、肾等复杂类器官,常与 B27、N2 等添加剂联用。
选择原则:优先选择不含酚红(避免干扰荧光成像)、低葡萄糖(防止糖酵解过度影响类器官极性)的配方,且需与基质胶兼容性良好(如无凝胶凝聚或成分沉淀)。
2. 关键生长因子
Wnt 信号激动剂:如 R-spondin 1、Noggin,是肠、肺类器官维持干性的必需因子,需关注其纯度(>95% SDS-PAGE)及活性(通过类器官形成实验验证)。
BMP/TGF-β 家族:调控器官发育方向(如 BMP-7 诱导肾类器官分化,TGF-β 抑制剂促进胰腺类器官增殖),需根据培养阶段动态调整浓度。比如:人源类器官分化培养基。
EGF/IGF-1:促进上皮细胞增殖,过高浓度可能导致类器官过度生长失去极性,建议采用梯度优化法确定合适剂量。
3. 添加剂与抑制剂
抗生素:添加青霉素(100 U/mL)、链霉素(100 μg/mL)防止细菌污染,真菌污染风险高时可加入两性霉素 B(0.25 μg/mL),但需注意对类器官长期培养的潜在毒性。
Y-27632:ROCK 抑制剂,常用于干细胞传代后促进贴壁,短期使用(24-48 小时)可提高类器官复苏存活率。
1. 消化酶选择
温和解离:类器官结构脆弱,需避免过度消化导致细胞损伤。推荐使用含中性蛋白酶(如 Dispase)与胶原酶 IV 的混合酶液(浓度 0.5-1 mg/mL),37℃消化 5-10 分钟,镜下观察至类器官团块松散即可终止。
避免钙镁离子螯合:EDTA 单独使用易导致细胞间连接破坏,建议与胰酶联用(如 0.05% Trypsin + 0.5 mM EDTA),并添加大豆胰酶抑制剂终止反应。
2. 传代培养基
预铺基质胶:传代时在培养板提前包被基质胶(10-20 μL / 孔),防止类器官黏附于塑料表面失去三维结构。
增殖培养基:传代后 24 小时内使用高浓度生长因子培养基(如 Wnt 激动剂浓度提高 50%),促进类器官快速复苏。
1. 安全性检测
内毒素水平:基质胶与培养基的内毒素需 < 1 EU/mL(鲎试剂法检测),高内毒素会诱导类器官炎症反应,影响功能评估。
无菌验证:每批次试剂需通过 14 天培养法验证无菌,避免支原体、真菌等隐性污染(建议使用 MycoAlert 试剂盒快速检测)。
2. 功能性验证
类器官形成效率:接种 1000 个原代细胞,72 小时内成球率应 > 80%,且具有典型器官样结构(如肠类器官的隐窝 - 绒毛分化)。
基因表达谱:通过 qPCR 检测干性标志物(如 LGR5、SOX2)及器官特异性基因(如肠类器官的 CDX2、肝类器官的 ALB),确保培养试剂维持类器官特征性表型。
3. 批间稳定性
连续传代测试:对同一批次试剂进行 10 代以上传代,监测类器官倍增时间、分化能力是否稳定,避免因试剂成分波动导致培养体系崩溃。
基础研究 vs 临床应用:
基础研究可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天然基质胶(如 Corning Matrigel),搭配通用型培养基;
临床级类器官培养需采用无动物源成分的合成基质(如 Advanced Matrix)与 GMP 级培养基(如 STEMCELL Technologies),确保成分可控。
复杂程度适配:
肠、胃等简单上皮类器官可使用商品化试剂盒(如 Organoid Culture Kit);
肝、肾等复杂类器官需定制化试剂(如添加 HGF 促进肝祖细胞分化),建议参考文献配方并结合预实验优化。
供应商资质:
选择具备 ISO 13485 质量管理体系、提供完整 COA(成分分析报告)及技术支持的供应商,优先试用小包装试剂进行预实验,降低试错成本。
类器官构建试剂盒配套试剂的选择,本质是对 “细胞 - 基质 - 信号” 三维互作体系的精准调控。从基质胶的微环境模拟到培养基的信号通路激活,每一类试剂的参数优化都需紧密围绕目标类器官的生物学特性。未来,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,无动物源、成分明确的标准化试剂将成为主流,而结合单细胞测序、高通量筛选的试剂优化策略,将进一步推动类器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精准医学的应用。
苏州阿尔法生物提供覆盖 “从基础研究到功能验证” 的全链条解决方案,助力研究者突破试剂选择瓶颈:比如提供的人源试剂盒适配原代肝细胞、肠上皮细胞的长期培养,鼠源试剂盒则在肿瘤类器官建模中展现出更高的成球效率;类器官培养基包含干性维持型、分化诱导型等多种规格;类器官包埋产品以天然基质胶(高纯度 Matrigel,内毒素<0.5 EU/mL)与合成水凝胶(无动物源成分)为代表,并支持高通量 3D 细胞打印与类器官芯片集成;脂肪肝造模 / 检测试剂盒整合高脂诱导培养基、脂质沉积荧光染色试剂及相关分子检测抗体,为代谢性疾病类器官模型构建提供 “造模 - 检测 - 机制研究” 一站式工具;
更有器官芯片配套试剂实现类器官与微流控系统的无缝对接,支持血管化类器官的灌注培养与药物渗透性评估。所有产品均通过 ISO 1348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提供个性化试剂定制、类器官培养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,助力科研工作者聚焦核心科学问题,加速类器官技术从实验室到转化医学的落地进程。更多细胞培养耗材、细胞培养试剂、实验室仪器等可以进入苏州阿尔法生物网站进行了解。